2025年白酒行业倒挂严重,原有价盘遭受冲击,为应对变化,酒企根据市场实际调整出厂价、零售价,是重塑价盘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白酒价格中枢可能重新调整,缺乏品牌力的高端白酒价格下滑是大概率事件,酒企到时可能主动或被动降价,否则市场经营会很困难。
文|朱浪
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5年5月,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PPI)同比下降3.3%,环比下降0.4%,PPI已连续数月下降。
PPI连续下降,显示因需求不足,产品出厂价格降低,这在各行业较为普遍,白酒作为消费品也不例外。
白酒价格下跌会导致酒商存货贬值、利润减少,有酒商为套现或担心价格继续下降,可能抛货或割肉套现,加上618平台百亿补贴冲击,白酒市场价盘“岌岌可危”,亟需重塑。
在这种背景下,白酒企业会主动降价吗?
酒企重塑价盘
主动降价是手段之一
日前,云酒·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、正一堂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杨光连续发声,直言“2025年酒业很重要的一件事是酒企要主动进行价格重塑”。
为何要主动价格重塑?
杨光认为,目前除飞天茅台等少数白酒品牌外,产品价格普遍倒挂,经销商因此不敢进货,消费者买酒后价格一路走低也影响品牌,若不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,白酒行业很难走出调整。
杨光建议:“根据消费端变化,厂家应调整出厂价,才可能重塑价格体系。”
白酒特别是名酒,是否需要降价?
江西曾品堂创始人曾宇认为,受大环境影响,目前整体消费乏力,名酒价格太高易导致开瓶率低,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,也不利于经销商和投资者消化库存。但降价也是双刃剑,若价格快速下跌会影响市场信心,因此名酒降价也要控制好节奏。
酒企根据市场变化主动调整价格并非新鲜事。2013-2015年,白酒行业因“八项规定”等进行深度调整,市场产品价格倒挂明显,就有名酒主动降低出厂价和零售价。
2014年7月,泸州老窖推出降价方案,52度国窖1573经典装零售价从每瓶1589元下调至779元,团购价调整为680元/瓶。2015年,五粮液股份公司普五出厂价由原来的729元/瓶调整为609元/瓶,建议团购价调整为659元/瓶,建议终端零售价由1109元调整为729元/瓶。
通过这些价格调整,促进了市场动销,帮助酒商经营,同时也扩大了市场份额。2016年后市场恢复,上述名酒价格快速上涨,超过了前期高点。
因此,2025年白酒行业倒挂严重,原有价盘遭受冲击,为应对变化,酒企根据市场实际调整出厂价、零售价,是重塑价盘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一线名酒降价不易
二三线品牌已经行动
白酒深度调整,库存高企、价格倒挂,酒企为突围是否需要主动降价?云酒头条向多位行业人士求证。
武汉市华夏糖酒副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敬荒分析,白酒周期属性强,约7年发生一次波动,从2016年飞天茅台率先涨价至今,本轮周期已过去9年,面对新一轮周期,酒企调整价格属正常现象。
他进一步分析,2025年白酒价格倒挂问题突出,酒企根据市场变化主动变价,是遵循规律的体现。
“但即便白酒深度调整、价格倒挂,一线名酒厂下调价格也较难。”夏敬荒坦言,因为高端白酒产品价格与品牌力紧密相连,这些酒企大多是上市公司,价格变化可能牵涉业绩,在市场无大变化前,一线名酒厂降价不易。
一线名酒降价困难,二、三线白酒已开始进行价格调整以适应市场。
有酒商表示,2025年,劲牌旗下毛铺苦荞酒部分产品调整了出厂价和零售价,有产品价格下降10%-20%,以更好适应市场消费变化。调价前,厂家专门清点了经销商库存,并对价格调整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。经过调价,产品定位更精准,竞争力更强。
还有酒商称,面对价格倒挂和经营压力,很多名酒虽未调整出厂价,但加大了补贴和奖励力度,相当于“变相降价”。此外,部分二、三线酱酒大幅降低开发商门槛,酒商只要打款达到标准,酒体价格便便宜不少,产品价格大幅下降。
多位酒商表示,二三线白酒、省酒的市场护城河不如名酒,市场敏锐性高,价格调整动作更快。有的酒企开发新品,酒质与老品相近但价格更具优势,这也可视为变相降价。
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
白酒寻找价格新锚点
2025年,酒企是否会主动降价?
云酒·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、北京华夏观峰品牌管理机构董事长杨永华认为,从宏观经济和产业周期看,白酒降价是大势所趋,这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体现。另一方面,过去白酒企业行之有效的“控量保价”模式可能生变,白酒未来需寻找新的价格锚点。
杨永华分析,20世纪80年代至今,经济虽有起伏但总体向上,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,投资、房地产、出口、金融等成为经济引擎,白酒作为社交标签拥有巨大消费场景,价格也一路攀升,在很多消费场景中,名酒“高价=高端”,厂家只要减少投放就能提价,白酒涨价有坚实的消费基础。
凡事皆有周期,2020年后中国经济发展引擎发生变化,房地产、金融步入下行周期,芯片、机器人、集成电路等硬核科技兴起,同时50-70后逐渐退出酒桌,80-90后成为酒饮主力,他们总体较少有酒桌文化,追求性价比,刚入职场的00后更是未将白酒作为第一选择,更追求果酒、低度酒的“小聚”“小饮”,“高价=高端”的消费场景减少,酒企涨价逻辑开始失效。
杨永华表示:“因此,白酒价格中枢可能重新调整,目前很多酒企都在观察飞天茅台价格,缺乏品牌力的高端白酒价格下滑是大概率事件,酒企到时可能主动或被动降价,否则市场经营会很困难。”
6月18日,中国酒协发布《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》显示,“上半年头部酒企控货稳价动作频繁,其中800-1500元价格带倒挂最为严重,500-800元价格带产品生存最为困难,主销价格带由300-500元向100-300元下沉。”这表明酒企有价格向下调整的外部压力和动作,消费平权、大众化、性价比成为酒企定价新锚点。
多位业内人士分析,从白酒数十年发展来看,周期转换一定涉及价格调整。2025年酒商和小酒企已严重承压,寒意正逐渐传递到大中酒企和名酒。
“即便酒厂今年不调价,若中秋国庆和春节销售不佳,2026年酒价可能会发生变化。”白酒定价模式和逻辑的新变化,将为白酒行业带来新机遇和新机会。